我是一个空白板块

让城市自然有序生长!范锐平公园城市论坛致辞,阐释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路径,描绘承载美好生活“未来之城”
2020-10-24 22:09:57

成都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正在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10月24日,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相聚美丽蓉城,心怀美好生活无限憧憬,畅想未来城市理想形态,深入探讨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实践路径。


开幕式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发布致辞,以“让城市自然有序生长”为题,结合成都实践,阐释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路径,描绘承载美好生活“未来之城”。


以下为致辞全文。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引起全球广泛关注和社会热切期盼。2019年春暖花开之时,我们举办首届公园城市论坛,形成“成都共识”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今天我们再次聚首,心怀美好生活无限憧憬,畅想未来城市理想形态,深入探讨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实践路径。在此,我谨代表成都市委市政府,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成都改革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向热心参与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各界人士和广大市民表示衷心感谢!


图据嘉楠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一年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城市的建立,结束了逐水而居的游牧时代,人类生活开启了从“随遇而安”到“造郭守望”的历史篇章;城市的发展,加速了科学技术的迭代更新,人类生产实现了从“刀耕火种”到“智能互联”的时代飞跃;城市的繁荣,孕育了璀璨多元的精神文化,人类文明呈现出从“孤立隔绝”到“包容互鉴”的演进图景。然而,无可回避的是,工业文明时代以来,高歌猛进的城市化进程,在创造前所未有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因发展理念的滞后、营城路径的局限、利益格局的羁绊,滋生出一系列问题与困扰城市空间野蛮扩张,生态承载难以为继;要素资源低效占用,永续发展难以为继;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品质生活难以为继;多元利益交织冲突,有序运行难以为继;风貌形态千城一面,文化传承难以为继。如何坚守“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初心,成为全世界城市工作者孜孜求解的时代课题。



成都是举世闻名的天府之国。历经4500年文明史洗礼、2300年建城史磨砺,城市空间结构几经调整,但城名未改、城址未迁,“因天时就地利”的营城理念贯穿始终。先秦筑龟城,坚持因势利导,构筑中轴线、打通微循环,实现了采光集热通风与山川河流地势的整体协调;隋唐扩秦城,遵循城园同构,挖筑摩诃池、开凿解玉溪,实现了津流径通、春松华茂的整体形胜;明清起新城,注重以文化城,兴修回澜塔、建造望江楼,实现了山水秩序与人文特质的整体交融。古蜀先民的营城实践,体现了对山水人居要素的综合驾驭,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筑城智慧。从历史深处走来,成都在工业化浪潮中拔节而起,建成区面积从建国初期的18平方公里扩大到2019年的9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从59万增长到1658万。但“成长的烦恼”也接踵而至:一座座川西林盘衰败消失、一条条古街老巷淡出眼帘、一处处开敞空间日渐萎缩,愈加凸显的城市病让天府之国的宜居本底黯然失色。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念是前行的指引。正当我们彷徨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世界城市文明发展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演进规律,以大历史观洞察时代趋势,以人民为中心回应美好生活关切,赋予了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历史使命。新发展理念标定旗帜方向,提供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战略引领;公园城市标定未来形态,凝炼了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理想;示范区标定政治责任,寄予了敢为人先、开创引领的殷切期盼。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推动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回归生活导向,实现了规划理念、发展方式、营城路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日趋增强,经济总量从2009年全国第13位跃升至2019年第7位,GaWc全球城市排名从2016年第100位拉升至2020年第59位。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大考中,公园城市的生态优势、治理效能和活力韧性进一步彰显,成都成为全国感染率最低、活力秩序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城市的万千美好,孕育于自然天成,离不开有序规划。让城市自然有序生长,是筑城聚人之根,是美好生活之本。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就是要直面城市有机生命体的多元性、复杂性,坚持“人城产”逻辑,在自然与有序之间权衡调适,不断探索转型发展突围之路,努力打造标定时代发展高度、承载美好生活向往的“未来之城”



面向未来,成都将形成“青山绿道蓝网”相呼应的公园城市空间形态。山水交融的自然本底,是天府之国的千年遗泽,是公园城市的筑城之本。我们将以青山为底,划定生长边界、区隔城市组群、布局望山廊道,构筑龙泉山森林公园城市绿心,推动中心城区与东部新区“一山两翼”有序发展,再现草树云山、千秋瑞雪的旷世盛景;我们将以绿道为轴串联城乡社区、贯通川西林盘、链接大地景观,加强场景营造和价值转化,让城市之美宜游宜憩、可感可及;我们将以江河为脉,疏通水系沟渠、改善河湖水质、升级滨水空间,编就三江润城、千渠入院的城市蓝网,勾勒清泓环绕、蓝绿交融的灵秀画卷



面向未来,成都将形成“轨道公交慢行”相融合的公园城市运行动脉。公共交通延展着城市空间的格局尺度,间奏着市民生活的律动音符。我们将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促进中心城区加密成网、产业功能区加速覆盖、成都都市圈加快成环,带动人口产业科学集聚城镇体系有序布局。我们将以TOD开发重塑城市形态,推进枢纽站点与周边区域一体化设计,促进交通圈、商业圈、生活圈“多圈合一”,让一切有空间的地方皆可停留、皆能交往、皆有效益。我们将以绿色出行改写城市生活,加速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围绕轨道站点完善公交微循环,依托绿道体系打造上班的路、回家的路,引领形成绿色低碳、简约高效的生活风尚



面向未来,成都将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相统筹的公园城市发展空间。构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产业功能区和高效协同、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圈,是城市发展方式和经济组织方式的重大变革。我们将着眼产与城的融合,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坚持产业功能区独立成市,摒弃摊大饼模式,变职住分离的工业园区为功能复合的新型社区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空间布局;我们将着眼产与人的匹配,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高标准人才公寓,依托创新创业环境优势和生活成本竞争优势,引导人力资源向专业化社区集聚;我们将着眼产与链的协同,以生态圈理念为引领,聚焦主导产业细分领域,推动上下游、左右岸就地布局,配套链、供应链、创新链整体成势,构筑高质量发展的比较竞争优势



面向未来,成都将形成“巴适安逸和美”为特征的公园城市社区场景。场景是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是价值导向、生活方式、文化意涵、美学特征的物化表征。我们将着力营造多元体验的社区生活场景,建设15分钟服务圈,打造复合多元的功能设施体系,构筑全民参与、全龄友好微场景,让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能找到家的感觉;我们将着力营造诗意栖居的社区生态场景用美学雕琢绿地小品,用设计点亮小道林荫,打造小尺度街区、人性化空间,让市井生活与良好生态相得益彰;我们将着力营造专业高效的社区服务场景完善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体系,培育社会企业、发展社会组织,创新社区服务业态模式,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让市民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感受美好、体味幸福



面向未来,成都将形成“开放创新文化”相协调的公园城市发展动能。开放创新是成都未来发展的最大变量,天府文化是成都走向世界的独特名片。我们将以全面开放链接全球,建强国际门户枢纽,全面提升全球通达能力、要素运筹能力、供应链辐射能力,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关键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我们将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共建西部科学城、筹建天府实验室,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让“源于成都、引领前沿”的硬核科技产品不断涌现,努力实现由被动跟跑到主动领跑的格局性转变;我们将以天府文化厚植优势,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擦亮“三城三都”品牌,大力培养全社会国际视野、创新基因和争先意识向全球传播城市理念气质,凝聚走向世界的深厚力量



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我们加快建设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为成都带来了千载难逢、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我们将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主动融入双循环、齐心唱好双城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努力在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建功立业,努力在世界城市体系中争先进位。

来源:城市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