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空白板块

倒计时 | 专访朱曦:通过音乐向世界传递美好
2019-12-29 22:24:24

人物:朱曦

朱曦,青年指挥家,曾师从指挥家李西林教授、作曲家昌英中教授,现任四川音乐学院歌剧合唱系合唱教研室副主任,中国合唱协会理事,四川省合唱协会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音乐学院合唱团、四川音乐学院教授合唱团首席指挥,成都女声室内合唱团艺术总监,成都爱乐合唱团创始人。曾获中国文化部“文华奖”、“新作品演唱奖”(本届唯一)及世界合唱节、中国国际合唱节、中国合唱节等国际国内重要合唱比赛金奖二十余次,并五次获优秀指挥奖(排名第一),在华盛顿、奥克兰、台北、曼谷等地成功举办专场音乐会,并与四川交响乐团、四川爱乐乐团、曼谷交响乐团(BSO)、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等有过成功合作,是芬兰第一届西贝柳斯国际作曲比赛获奖作品《himalaya》的世界首演指挥。



      12月30日,由天府新区商会发起,以“筑梦丝路·乐通五洲”为主题的天府新区“一带一路”商会联盟2020年迎春音乐会即将在西部国际博览城启幕。

      音乐对于城市发展,对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起着什么样的作用?音乐对成都建设“三城三都”意义何在?天府新区商会委托界面新闻专访了天府新区“一带一路”商会联盟2020年迎春音乐会受邀演出的四川音乐学院教授合唱团首席指挥朱曦,了解他对于“乐团灵魂”——指挥的理解,以及音乐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



谈音乐身份: 是指挥家,更是教师

记者:乐队指挥常被认为是一个乐团中的灵魂人物,往往可以控制整首曲子呈现的速度及演出的效果,您如何理解乐队指挥的作用?


朱曦:作为四川音乐学院教授合唱团的一员,我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指挥家,一个是教师,但在我看来,从事的是普通的音乐教育,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演奏音乐,对城市以及区域音乐发展,树立一个标杆,通过乐队演奏或者合唱演出,向市民普及音乐。


记者:成都正着力打造“音乐之都”,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音乐产业建设,包括2016年的《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意见》,2018年的《成都市建设国际音乐之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对音乐企业、音乐人才、原创音乐、音乐演出、版权交易等给予支持。在您看来,音乐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朱曦:音乐历史悠久,以合唱为例,合唱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的欧洲,教皇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对人们进行“治心”,不是通过“枪杆子”,而是通过音乐的培养来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那时候,许多音乐学校拔地而起,这是如今音乐学院的前身。

      合唱也是现代音乐教育最早的方式。事实上,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的三纲五常,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五常:仁义礼智信。人作为群居动物,需要遵守这五点。合唱同样具备群体性,比如仁义礼智信的“智”,有智的含义,合唱也是一个高级的智力游戏,每个个体需要完成自己最基本的音准、节奏要求,同时与其他声部之间协调合作,演唱出来的歌曲就动听。以合唱类比,社会也是如此,需要大家分工合作,和谐搭配,才能稳步前进。


谈演出:音乐是世界语言

记者:作为本次天府新区“一带一路”商会联盟2020年迎春音乐会的受邀演出的嘉宾,您认为这样的跨国、跨界音乐会,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朱曦:尽管汉语、意大利语、法语等世界各国的语言之间有差异,但音乐是世界通用的。这类音乐会,或者若干场音乐会的举办,可以以音乐为纽带,串联起世界语言,表达全人类共通的情感和诉求,从而拉近世界人民的距离,实现各国人民的思想交流。


记者:您曾应邀前往华盛顿,奥克兰,曼谷等地举办专场音乐会,也在四川的演奏经验也非常丰富,在您看来,在国外和在国内演奏分别有什么感受?


朱曦:从高度上讲的话,区别不大,都是通过音乐来传递美好。但从国家情怀上来讲,区别很大。在国内演出,不仅可以提升国民素质和市民的音乐修养,达到传播文化普及音乐的目的,还能满足人们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需求。

      在国外演出就代表我们整个国家,在演出时,不仅可以满足在外漂泊的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用乡音和中国传统音乐,给予他们对于家乡的慰藉,也能向外国观众,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美好,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人民接受我们中国的文化。


记者:此次演出, 不仅有俄罗斯古典音乐,还有古朴委婉的中国传统音乐,在演出曲目的设置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朱曦:音乐会一般有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它像一部电影一样,有起承转合。有的音乐曲调平缓优雅,有的则热情奔放。每首曲目时长几分钟不等,在曲目的安排上,会考虑作品表达的情绪,精心设计。如果五六首相同情绪表达的曲目放到一起演奏,在有限的音乐会上,容易会引起观众审美疲劳,于是,我们在每个环节上,都会有所设计,让作品类型尽可能丰富完整,又有意犹未尽之美感。


筑梦丝路 · 乐通五洲

谈音乐普及:需要众人合力

记者:中国的传统乐曲和外国乐曲之间,从曲调风格到演奏乐器等方面,都有诸多差别,您认为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哪种作品更合适?

朱曦: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孕育而生的作品极适合进行文化交流。尽管我们现在学习研究的音乐领域知识,不少都来自于国外,但我们可以用中国的文化来丰富和沉淀作品的内涵。比如,我们在演出时,会涉及一些外国作品,但更多的是传播我们中国的文化。


记者: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歌剧等,被称为高雅艺术,如何让这样的艺术融入成都人的生活?您是如何推广当代作曲家及现代音乐作品的?


朱曦:歌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有舞台、有灯光、有布局、有导演、有道具、有过场等,非常宏大,普及歌剧不能一蹴而就。

四川音乐学院建院自1939年以来成立有80年,在这块音乐土壤上,对于成都市有一定的辐射作用,我们也一直致力于演出优秀的有传播价值的作品。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不管是国外的歌剧,还是自主创作的中国民族歌曲,都会达到一定数量级的听众。

      事实上,目前古典音乐的听众已经比较多了,能反映成都人的欣赏水平和文化素养。从政策上来讲,成都正在打造“三城三都”,正在往建设“音乐之都”不懈努力,我相信,成都这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音乐氛围会越来越强。弘扬中国文化,不仅是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努力的事情,也需要每个社会个体的参与,作为音乐家,我也会最大可能地尽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