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空白板块

从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 看创新创业发展新趋势
2019-03-28 21:24:36

近日

2018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出炉

共有287个项目获奖

从这些全省顶尖的科技成果中

我们能看到科技创新的新趋势、新方向哦

企业打主力 

跨学科融合创新

“5+1”产业正成为科技创新“主战场”之一


这些新趋势究竟意味着什么

大家仔细看看吧


谁在创新?
企业成创新主体,但基础研究仍是其“短板”


梳理获奖项目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和传统观念中高校打主力不同,四川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趋凸显。2018年度由企业牵头和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达198项,占总数的近七成,比前一年度增加了5.9%。


在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楠看来,这并不让人意外。“在政府推动和市场需求双重作用下,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必然趋势。”她认为,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有助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有助于科研服务经济发展。


另一个细节或许更值得重视:在基础研究方面,高校仍保持了无可争议的优势地位。在自然科学类获奖项目中,高等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数量占总数的89%。企业牵头项目多集中在侧重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的科技进步类奖项。


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认为,作为创新主体的四川企业,有必要更多涉足基础性研究。“华为等企业的成功已足够说明,要实现技术‘领跑’,没有大量基础研究投入几乎不可能。”


基础研究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王楠建议无力自行投入的企业可密切跟踪高校院所相关基础研究进展,找寻业务契合点。



如何创新?


产学研协同成主流,跨学科融合创新成新趋势


产学研协同已成为培育顶尖科技创新成果的主流方式。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获奖项目中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完成的达152项,占比超过一半,达53%。


“从选树种、种茶树,到变成产品、推向市场,企业全程深度参与。”一等奖项目“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发掘与特色新品种选育及配套关键技术和集成应用”负责人、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唐茜表示,企业不仅注入了必要的土地和劳力等资源,还以市场需求不断引导、修正研发方向。

多位专家认为,如今科技创新不仅要跨越产学研等创新链条的各个环节,还要跨领域、跨区域。“研发到一定阶段,光靠自己行业已不足以产生重大创新突破了。创新的产生将更多依靠跨学科、跨领域等融合创新,这正在成为一个新趋势。”王楠表示。

从获奖项目主要完成单位看,部分参与方来自北京、浙江、重庆等地,参与方主要从事领域也各有不同。

技术发明类一等奖项目“空间行波管关键技术及应用”负责人、电子科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黄桃介绍,项目研发出实现北斗卫星导航功能的核心元器件空间行波管,就是物理、数学、电子、材料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



哪些领域?


“5+1”产业正成为四川科技创新“主战场”之一


四川顶尖科技创新成果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单从名单上看似乎没有规律,获奖项目在评审时分别隶属于电子信息、公共安全、药物与生物医学工程等27个专业组。


但若以我省“5+1”现代产业体系为线索,会发现获奖项目高度集中于这一领域,相关获奖项目占到了总数的65%。盛毅认为,“这背后当然有奖励的产业导向作用,同时‘5+1’产业自身的强劲需求,也让它们逐步成为四川科技创新的一个‘主战场’。”


从类型看,共有9个自然科学类、5个技术发明类项目获奖。“这两类获奖项目更突出原始创新、原创成果,设立这两类奖就是想鼓励更多的科技人员投入原始技术创新。”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获自然科学类一等奖的项目“遗传性致盲眼病疾病基因鉴定及分子机制研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项目负责人、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正林介绍,团队发现人类视网膜疾病(如病理式近视)和特定基因正常与否密切相关,并由此发现了全世界第一个近视致病基因ZNF644。“我们找到了部分病因,为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了基础。”



来源:创业天府